赢在环节输在一招,不勤于始将毁于终。
本人主张,幼鸽日龄不超过50天必须可以结队环舍飞行,并实施早晚家飞不低于一个小时时间,一天总运动量逐渐提高并控制在2-3小时之间;若遇到家飞异常超出3小时的时候,第二天安排休息半天或一天。如果没有特殊恢复手段,此时幼鸽肌肉承受大负荷运动会造成肌肉损伤。有鸽友幼鸽日飞翔总运动量达五小时以上,这必须具有很好的恢复手段去消除疲劳。
本人主张,此时的幼鸽易减少家飞时间降低日运动总量,必要时可以安排一定时间停飞;一是有利于幼鸽顺利换毛,促进新羽完美生长;二是给幼鸽一段时间进行机体休整,使其摄入的营养供给各个器官使其得到完美的发育。此阶段,饲料转换从之前的全营养饲料,可以添加一些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控制鸽子自身体重,可添加稻谷大麦的比例。
4、幼鸽换羽基本结束后,鸽子的骨骼也会有新的改变;由于换羽期鸽子运动规律和运动强度的改变,可能会带来一些鸽子的懒惰出现,此时,也是快要进入幼鸽赛前强化训练的阶段,路训计划已制定完成。此时,需要强迫飞行改变一些懒惰鸽子习惯外,更要加大运动量,同时,饲料供给也需逐渐转化成赛飞饲料,增加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成分,特别是玉米的含量需要添加。
5、营养饲料和赛飞饲料的主要区别在于,豆子和玉米在混合饲料中占有的比例不同,其他变化不大,豆子减量换成玉米即为基本的赛飞饲料。切记,此时的鸽子,随着月龄的增加,性的成熟也悄然而至;除了换羽期适量添加的小种子油料作物(脂肪类食物),换羽后必须减掉此类食物,避免鸽子早早发情影响家飞操练。特别是运动量不足,定会出现发情个体影响群体家飞的情况。
6、当赛鸽覆盖羽长齐后,家飞水平恢复到大换羽之前的状态时,随着营养的改善,鸽子的家飞状态也必须提高,远走高飞的现象必须出现,从之前的紧紧抱成一团的家飞群体,逐渐成为一字排开的快速飞行,你就可以准备配合路训进行心理训练了。初始的路训,从10-20公里开始,最好在早上家飞(家飞一小时别超过1.5小时)结束后进行,这样,同时可以训练鸽子飞回后快速进棚吃喝(食物诱惑因素)。否则,直接抓鸽路训20公里,鸽子飞回后不疲劳不愿意进舍,会养成舍外逗留的坏习惯,不利于当前的分秒必争的比赛。更有甚者,鸽子归巢后会继续环舍家飞一段时间,也是不利于日后比赛快速进棚。
7、20公里训练可以每天一次,一切顺利后,推进到50-60公里路训,这个距离的路训,若是天气顺风,依然可以在家飞后进行。但这个距离最好选择逆风或者阴天以及薄雾进行训练,有利于鸽子掌握和驾驭日后遇到的不同天气的训练和比赛。同时也是为了增加飞行时间增大训练强度,达到疲劳积累带来的体能消耗。路训距离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达到一定的训练强度,消耗掉体内多余的垃圾肌肉才是目的,待消耗后的补充达到由原来的生理肌肉转换成强有力的运动肌肉后,随着训练以及比赛距离的增加,赛鸽才能轻松地承受运动负荷的考验,才有可能达到快速归返。增加路训距离,目的也是加大运动强度,达到家飞达不到的运动强度,从而,才能达到训练的真正目的。
8、随着路训距离的增加,结合家飞的日常训练,鸽子的运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提高,鸽子对外界的敏感反应也会提高;路训很快可以增加到80-100公里甚至120公里,此时,疾病的预防工作也需要加强;每周的毛滴虫、肠道以及呼吸道的健康维护绝对有必要。特别是有条件的鸽舍一天一次100公里左右的路训,营养的补充是不能忽视的。随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补给,一定重视疲劳积累带来的体酸问题;食物排酸可以随机添加谷子的摄入,药物辅助排酸以0.3%-0.4%的苏打水每周一顿或一天,遇到已经出现黑胸现象的,灌服苏打水2-3天,同时别忘了增加谷子含量。
9、若路训(私训)达到150公里甚至200公里(含私训不管距离多少,飞行时间超过2小时飞行)时,飞归落棚的第一次排便的观察很重要;同时,鸽子归巢的第一口水也很重要。若归巢第一次排便是小粪便和绿色粪便,不用过多理会,正常饮水加蜂蜜即可,吃食后四小时粪便恢复如初;说明体酸不会影响快速恢复体质;若第一次排便为白色,那么,建议第一口水饮“绿豆水”加蜂蜜或电解质,有利于鸽子快速排除尿酸盐沉积,不会带来日后疲劳带来的黑胸现象,也会有利快速恢复疲劳。也可利用一些专用的赛鸽辅助药物进行快速补给排酸。
10、一周一赛的关赛进入第一关,一般都是300公里或者400公里,此时,赛鸽肌肉还允许“V”形(肌肉横切面形状)参赛,特别是顺风天气的比赛,肌肉不必饱满依然可以飞好成绩,短距离比赛,兴奋度的提高很重要。目前关赛最后综合成绩大都以每关分数相加分数高者为胜;也有地区用每关的飞行距离相加除以每关所用的飞行时间总和得到最后的平均分数高者为胜;前者分数相加的计算模式,应该平均了天气因素,遇到低分数归巢羽数少的比赛,分数差距不太受影响;而后者的计算模式,更准确得到的平均分数更合理。无论怎么计算,第一关比赛主要是抢分,自然是飞行时间越少越好;因此,欲快速归返,这个距离若是顺风比赛,“V”形肌肉参赛的优势更好些。
11、鸽子完成300公里或400公里飞行后,肌肉质量的提高很重要,否则,完成500公里甚至以上的距离飞行就会加大难度;这个距离的增加,也要求鸽子在肌肉转化上完成质的变化,才能更有效的进行赛前的能量储蓄。因此,在短短的归巢后一周时间,除了对鸽子进行疾病预防外,不但要快速恢复体能,更重要的是有效的储备能量,才能在比赛最后的关键时刻,不因“缺油”而影响或耽误最后的冲刺阶段。遇到艰难飞行天气,更显储备能量的重要性。集鸽当天,肌肉程度达到“U”形(肌肉横切面的形状)的个体,就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惊喜。500公里即使是9个小时甚至超出9小时飞行时间的比赛天气,这样的个体依然不会让你失望。
12、比赛前,进入高峰期的赛鸽,家飞表现也与以往不同,飞行速度的加快和改变以往远走高飞的现象,变成出笼后高飞远走,环舍飞行时间缩短,不久归来时便是低飞极速,归巢欲望也会随之增加,飞回鸽舍上空,稍微强迫后,即再次远走;不过基本不喜欢高飞,遇到高建筑物等,拔高飞起越过后再次降低高度极速飞行。肌肉变化也很明显,飞完一小时以上的运动后,吃食前,肌肉略显“V”形,吃饱喝足休息一宿或一白天,肌肉会膨胀的变成明显的“U”形者,表明它的体能高峰已经到来。当然,你施加的补给手段要是合理,这样的个体在你的鸽棚选手鸽内就会多些,你胜利的把握自然就会大很多。虽然饲者对鸽子的补给手段各异,但无外乎就是以蛋白质氨基酸为主,加以辅助吸收的营养物质,快速恢复体能和储蓄能量自然就达到了。但记住,营养过剩也是毛病;补给程度要根据比赛的距离和比赛天气实施。用量的掌控和营养物质的选择,结合鸽子的自身状况给予的程度,就是饲者水平高低的区别。
13、采用赛前避光法的赛鸽,弊端就是平时运动量不足,最后都是靠路训弥补之前的弊端。若实施不当,路训环节鸽子损失率增加。赛前避光法的目的是让赛鸽提前换毛,利用缩短光照时间,让赛鸽在赛前完成换羽,避免因自然换羽在时间上与比赛时间发生矛盾影响比赛成绩。很多地区,避光法结束后很快就要进入比赛环节了,所以,家飞环节短结合路训的次数增多了。但依然可以从运动中调整赛鸽高峰期。短距离思想意识的基本训练有必要多放,一天一次都不会有问题,可结合家飞后实行;100公里左右掉队归巢的个体就是体质差恢复慢的,要注意这些个体的单独调理。私训200公里左右的路训所有赛鸽集体归返时,说明赛鸽整体管理很好,基本已经进入高峰期。所要注意的是,避光法的赛鸽,更需选择好天气训放,天气不好会造成赛鸽提前损失得不偿失。
二、高峰期的体貌特征及表现
¥ 30 ¥ 30
¥ 60 ¥ 60
¥ 52.88 ¥ 55
2022/11/18 11:55:41
2021/11/11 8:57:47
2021/8/18 10:36:49
2021/1/29 15:01:50
2020/12/18 9:51:09